內地上月外儲增110億美元 人幣貶壓或紓緩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1/07 16:03

最後更新: 2019/01/07 17:12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上月外滙儲備增加約110億美元,多於預期、並連續兩個月出現按月增加。分析指,數據或顯示,人行基本沒再通過外滙儲備干預人民幣滙率,反映人民貶值壓力減輕。

根據人民銀行公布最新外滙儲備數據,中國12月外滙儲備30727.1億美元,多於預期的30700億美元;儘管按年減少672.37億美元,但對比11月份的30617億美元增逾110億美元、且連續兩個月按月上升。

國家外滙管理局新聞發言人、總經濟師王春英解讀稱,2018年全年來看,外滙儲備規模出現小幅波動,但總體保持穩定。在全球經濟增長分化、金融市場波動性明顯加大背景下,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,人民幣滙率及市場預期總體穩定,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,為中國外滙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
外滙儲備回升代表人幣貶值壓力減輕

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點評稱,外滙儲備連續兩個月回升,表明央行基本沒有通過外滙儲備干預人民幣匯率,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。

外滙儲備回升代表人幣貶值壓力減輕

鄧海清認為,從近幾年人民幣滙率走勢和外滙儲備看,兩者大體呈現正相關關係,即在2017年人民幣升值時期,外滙儲備上升;在2018年人民幣貶值時期,外滙儲備下降。主要原因有兩方面,一是人民幣升值時期,基本是美元貶值時期,非美貨幣以美元計價升值,滙兌損益會導致外滙儲備上升;二是在人民幣升值時期,央行有意多買入美元,以平穩匯率。人民幣貶值時期,外匯儲備則呈現相反變動。

而2018年12月以來,美聯儲加息周期或提前結束,美元震蕩下跌,再疊加中美和談預期增強,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;即使央行全面降準,也並沒有導致人民幣貶值。央行暫不需動用外儲調控匯率,外匯儲備回升理所當然。

外匯儲備規模今年或繼續下滑

華僑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謝棟銘則表示,展望2019年,綜合貿易戰進程、聯儲局加息步伐可能放緩、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及境內寬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下,中國外滙儲備規模有可能繼續下滑,但下降規模可控。

他預期,未來中國經常帳戶的順差料縮小,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會更寬鬆,基本面對滙率的支撐已變小;但將有更多外資流入,因中國的資產對外資依然有吸引力,尤其是對中國的利率債情緒樂觀,並且中國資產的價格也在重估。

具體來看,上半年人民幣貶值壓力沒有消失,外儲或仍有下滑壓力;下半年如果美元轉為弱勢,外儲可能有一定反彈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